风雨小说网 > 明生传 > 第454章 督师南下

第454章 督师南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xs.co,最快更新明生传最新章节!

    金复二州。

    宋金两军遥遥对峙,陷入诡异的平静之中,没有挑衅,没有战端,边民甚至偶有往来。

    很奇葩,北至双城,南至琼府都是战云笼罩,独独此处是太平景象。

    阿巴泰也许是得了将令固守,或者有其他不为而知的原因,谭琦之所以选择销声匿迹,不曾滋扰挑衅后金,则纯粹是资源所限。

    宋国扩军太过猛烈,所需资源甚巨,不要说正规的一线部队,便是新近占领之地的二线草鸡部队也是花费甚大。

    大宋虽然不缺银子,但银子亦不能转瞬便转化为手中的刀枪,身上的衣甲。

    一切还需由人来创造,需要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几路开战,但有所侧重。

    第一顺位自然是南直隶重地,大部的资源战备都要向其倾斜,取之,一可稳定大宋对外商贸,二可截断大明的财源,此路乃是关键。

    第二顺位为广府。两广近南洋,海路之要冲,又无重兵戍卫,可四两拨千斤,将主大陆同南洋领地贯通。

    至于金旅,海参崴,定襄几处则总体处于守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何况金州旅顺作为新得之地,百姓的安顿尚未完成,以内政为先也是理所当然。

    更且此地担负着另外一项使命,整合东江军。

    东江旧将不提,各有司职,原有东将军经过筛选整训,得军九千,又从金旅移民中招募新丁,新得一师人马。

    但这一师人马有名无实,人是有的,可像样的武器却是几等于无,仍旧使用东江老旧的兵器甲胄,参差不齐,观之颇为凌乱。

    赵大国主巡视了一番军营,嘬着牙花子问道“就空着手调去松江?”

    冯通年老,但精神尚可,虽已然荣归养老,但却是一直跟在赵春哥左右。

    就闲不住,而且这般大的战事,争天下的买卖,只要不死就绝对不能错过,为了子孙后代也要多活几年。

    “王上勿虑!”

    冯通手捋须髯笑道“若是老朽没有猜错,此部人马当以镇守各地为主,少帅当不至于以之为先锋。

    再者大员产出多过济州数倍,军至松江府,即便不能全数配齐,但装备一团人马还是不成问题的。

    何况旧东江军本就是善战之辈,即便使用寻常刀剑也强过普通的卫所军兵数倍。”

    “哎,实不瞒冯老,战报一直未至,本王心中着实忐忑,也不知目下战况如何呢,但愿一切顺利!”

    赵春哥为一国之主,可这王上也不是轻易可当的,各种报告,各种会议,就没有清闲的时光。

    人言老子英雄儿好汉,他却是半辈子被狗儿带得飞起,一路被推上了曲高和寡之位,也是难为了一个大老粗之人。

    闭门同老妻闲聊,就只有一个理由,肯定是前世狗儿欠自己太多,不然怎的就明明当的是儿子的差事,做的却是老爹为后代攒家底的勾当?

    越是亏欠,越是忧心,每日都要询问有无战报数十次。

    “王上,少主心思之缜密非老臣所能揣测,料想那江南之地承平日久,奢靡之风盛行,挡不得我宋军的雷霆之击!”

    冯通抚须淡笑道“倒是有一件事且宜早做准备!”

    “何事?”

    “入主南京!”

    冯通拱手肃然道“王上,于内陆之广阔而言,济州,大员太过偏远。我大宋欲重整华夏,取地立都乃是必然,老夫料少帅攻南京亦是有此深意。

    所谓名正则言顺,路直则货通,南京若下,江南六省收入囊中便是迟早之事。”

    赵春哥哪里还不明白冯通之意,听之如天方夜谭,此时却是触手可得。

    得南京,便可称孤道寡,在大义上同崇祯分庭抗礼。

    ……

    “废物!都是废物!叛国之将,无能之臣!”

    紫禁城乾清宫,崇祯歇斯底里的吼叫,阶下一众臣子低头不语,一个个弯腰躬身,脑袋恨不得塞进裤裆里。

    宋军入江六日,崇祯得悉宋军攻占琼府,威逼两广。广府言兵少不能敌,求取援兵!

    宋军入江九日,一纸战报终是送至崇祯案头,言董世英投敌,松江尽失,宋贼有军兵战舰多少云云。

    又有言南京应敌之策,敦请陛下速速朝议,选贤任能,领兵南下往援!

    崇祯的想法几乎同皇太极如出一辙,就不知道宋贼怎的就有如此多的军兵!是不是伪金同宋贼合谋要害朕?

    二者既然是同盟之关系,自然有所沟通,伪金言牵制宋贼二十万众,压力巨大,要求大明在钱粮上予以支援,不然恐难久持。大明言牵制宋贼三十万众,东西皆有战事,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余力支援?

    就都是一分说的十分,瓜子说成西瓜,不然怎的分主次,要好处?既然是同盟,便间接说明二者非一体,各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所谓的同盟也不过是两不相攻,却不是亲密无间,彼此相托。

    彼此不信任,这宋贼究竟出动了多少军兵也就无法核实,成为迷中之迷。

    “骆卿家,你来告诉朕,宋贼到底有军兵几何?”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由额头见汗,刺探军情,收集情报本就是锦衣卫的指责所在。那赵氏公然造反,居然连有军多少,战舰几何都不知,一个失职之罪是躲不掉的。

    “臣有罪!”

    骆养性跪地汗颜道“那宋贼偏居海上,暗探虽有混入其中,但往来信报颇为不便,至今仍未曾有信报传来!

    就陆上而言。

    西北有军四万众,其中有万五千贼军,余则尽数为鞑军。

    琼府登陆之军高达六万。又有宋贼水师一部,人数约核万六千人。合计高达八万贼众!

    入江之军更众,有董世英叛逆在先,降军甚多,臣料可达十万之数。

    三支兵马总计二十二万众!”

    “那建奴呢?他们需应对几多宋贼?”崇祯冷冰冰问道。

    “臣……臣不知!”

    骆养性再次请罪言道“路途遥远,战报未至。若是按月余之前的消息,宋贼在北地蛮荒当有六万之数。”

    “哈!”

    崇祯意味难明,自嘲道“也就是说宋贼有军兵起码三十万众?

    朕听闻宋贼之民皆出自我大明,宋贼之货亦是皆产自我大明,但彼辈岁入数倍于国库。

    朕就想问问,缘何贼富而国贫?这银子去了哪里?

    朕之衣三年未更,皇后之服浆洗变色,难道要朕不吃不喝么?”

    诛心之言!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可那又能怎么样?满朝诸公哪个不知道钱财去了何处。

    你崇祯过得节俭不假,可老朱家人多啊,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就数不过来。

    宗室的名册堆积如山,每年要发放多少钱粮俸禄?

    宗亲三十万人是打底,都是只吃饭不干活的,还特么有封地,哪个王爷不是良田万顷?

    舍此之外,还有外戚,勋贵,士族阶层,都是只拿俸禄不上税的货色。

    亿兆黎民不假,可财富十之有六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真正为国库贡献的是那剩下的十之有四的苦哈哈!

    富人不为家国贡献一分一毫,穷人却是往死了扒皮,这朝廷能有钱才是怪事。

    可这层窗户纸就不能挑开,满朝文武都是此类中人,哪有自己给自己挖坑的?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跳入这个圈子么?

    何况就是挑开也没用,没谁会割腕放自己的血,他崇祯若是敢动这块蛋糕,估计中毒而死是必然。

    皇帝可以换,老朱家人多,但利益不能动,动就是死!

    “陛下!”

    首辅周延儒硬着头皮出班,言道“臣以为宋贼攻略甚急,如何退敌才是当务之急!钱粮之事容后再议不迟!”

    “那诸爱卿就议一议,朕听着!南直隶乃国之根本,今日便要拿出一个章程来!”崇祯面容憔悴,靠在龙椅上闭目假寐。

    “备食!”有值守的太监尖声唱喏。

    一众臣子尽皆傻眼,也是被逼的急切所至,就再没时间争吵拖延,磨磨唧唧的,崇祯的意思简单明了,今日不议出个所以然来,谁都别想走!

    殊不知他急,大臣们更急!不客气的说,在座的衮衮诸公,有大半都是江南出身,家眷,宗族,产业牵扯的不要太多,都是立身的根本。

    崇祯不去拼命,他们也会自告奋勇去拼!哪里还管他山陕的乱民贼寇,先救江南于水火才是当务之急!

    前所未有,满朝之人只议事,未攻讦。

    一众大员商议至深夜,终是取得了共识。

    廷推洪承畴,升兵部尚书,经略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总督军务兼理钱粮,号曰四省总督。

    廷推工部尚书南居益经略湖广,广东,广西,总督军务兼理钱粮,号曰三省总督。

    见旨即走,不得迁延!

    督师历来是文官充任,这是死规矩,任谁也更改不了。武官也没那个威望,各地的巡抚知府便能将武将玩死。

    可文官知兵的少之又少,还要比拼威望,资历,能入选的就没有几个,寻便大明,唯有这二人可堪一用。

    洪承畴平贼有功,战功彪炳,风头一时无量。南居益早年戡乱倭寇,平波靖海,海战陆战精熟。

    二人威望,资历皆是上选。

    翌日,南居益持尚方宝剑去往广府赴任。

    又七日,洪承畴出西安,快马奔赴南京。

本站推荐:毒妃在上,邪王在下逍遥游寒门崛起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神医凰后银狐天医凤九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不朽方士寒门状元

明生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风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庸石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庸石君并收藏明生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