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 秦末魏武帝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决胜千里——张子房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决胜千里——张子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xs.co,最快更新秦末魏武帝最新章节!

    刘邦府邸。WWW.qВ5、C0M

    张良以收拾一切行装与刘邦话别。

    刘邦一脸不舍,执张良之手,洒泪而道:“我阿邦悔当初之言矣。”当日,张良投奔刘邦时,以有言在先。

    “若有机会复国,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刘邦当时只为留下张良这大才,因而允诺,想不到真有离别一日,心中也恨曹操多事。

    张良在刘邦麾下,如若上宾,刘邦对之言听计从,心中也颇为感动,见刘邦真情流入,果真落泪,劝道:“我族世为韩臣,五代韩相,立韩王之事,责无旁贷。今与沛公相别,亦是不得已耳。”

    刘邦就地跪下,陈恳道:“宇宙虽阔,难寻知已。今与先生分别,实乃是刘季命薄,无福与先生共商大计。我与先生相处数月,聆听教诲,早已视先生为师,请受我刘季三拜。”

    说罢,也不顾张良阻挡,强行拜了三拜,然后起身悲哭:“只是不知今日这一别,你我需何时才得相见。”

    “若青山长在,当必有相见之日,切勿挂念。”张良对着刘邦深深一揖,正欲离去,却见刘邦不舍的拉着他的衣袖,模样如同幼儿抓着好玩的物品,不忍放手一样。

    刘邦长叹:“先生远行,阿邦身旁已无策划之人,接下来我当如何抉择,还望先生先行赐教。”

    张良停步沉吟片刻道:“忠勇君以决定出兵助我复韩,项梁若真有意让沛公领兵,必以项羽为正。而沛公为副。沛公只须配合项羽作战,一切以他为主。记功绩簿时将所有大功归于项羽。以项梁的性格,必会因此而大悦,有好处也少不了沛公。”

    “只是…”张良犹豫再三,说道:“希望沛公有机会可劝一劝项梁将军,切勿骄傲。当世之上能稳胜章邯者。不过区区两、三人耳。项梁将军与秦将章邯可谓将遇良才,有如白起、廉颇,谁也奈何不得谁。但若一人大意,必遭灭亡之祸。”

    刘邦严肃的点头说好。

    张良别刘邦去了。

    刘邦送至街口这才怏怏而还,眼中伤感全无,似乎在为自己将来打算。

    途中,楚怀王地御驾经过。

    刘邦打了一个激灵。也顾不得地下治污跪地高拜:“沛公刘邦,叩见怀王。”

    “停轿!”楚怀王幼稚的声音传来,他拉开了窗帘看这刘邦恭敬的匍匐在自己的马车面前,眼中闪过了丝丝的喜悦。

    他原以为除了那些楚国的老臣外。掌握兵权地义军没有一个将他看在眼里。好比那英布,鼻孔都朝天了,看了他拜也不拜,只是叫了一声“怀王”便走了,似乎连睬都不愿意理睬他。

    可刘邦却如此恭敬的给他行了如此大礼,须知此刻正是街口,人来人往不说,地上还泥泞不堪,这一切让楚怀王那幼小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你叫刘邦…好…我记住你了!”楚怀王认真的点了点头。幼稚的脸庞充满了欢愉。而刘邦似乎也因为这一拜,得到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薛城,忠勇府。

    自从曹操被命为“忠勇君”后,上门求见地人便是络绎不绝。谁不知项梁才是真正的楚国之首,而曹操的地位却于项梁平起平坐。明眼人又焉看不出项梁对曹操的器重。

    这日。曹操却少见地挂起了闭门谢客的匾额,耐心的等待着一人。

    这时,门官来报:“府外有一名自称张良的人求见。”

    曹操听了精神猛然一震,高声道:“快快有请…不…我亲自去请。”

    张良看着“忠勇府”两个金光灿灿的大字,神色却是一片迷茫。

    父亲,良儿,这么做对吗?

    良儿,真的要这么做吗?

    脑中依稀浮现其父亲张平临死之前的话来:“良儿,为父要走了。可为父死不瞑目啊。想我张家五代韩相。可韩国却亡于暴秦之手。切记…为父有三恨。一恨,韩国不兴;二恨。暴秦不灭;三恨,为父无能,不能保家护国。此三恨不除,我张平此生死不瞑目。”

    “灭秦,灭秦…”他厉声高呼,吐血而亡。

    父亲啊,您可知道您给了良儿一个难以抉择的选择?天下有德者而居之,依天下大势的发展,唯有一统,才能真正地使得天下太平。

    复韩,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张良的心智在动摇,他的心智在飞跃,在上涨。

    一开始,张良空有才智,但行事却是一个雏儿。早年前,他以为只要杀了秦始皇,韩国便可恢复。于是,策划了博浪沙一事,随即又发现法治才是霍乱的根源。

    秦法讲究民弱国强,视百姓为奴隶。百姓越听话,国家越安定,不求发展。因此,张良又以灭秦为己任。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他地恩师黄石公被授予《太公兵法》,日夜研读,学识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心中已开始觉得要想真的天下安宁,唯有天下一统。

    但他还是选择了复韩,因为这是他家族的使命,他父亲的遗愿,生为人子,他有焉能让自己的父亲这辈子都死不瞑目!

    当曹操第一眼看到张良的时候,眼中暴起了一阵精光,大笑道:“张司徒远来,曹某有失远迎。今日能于张司徒相会。大慰平生。”

    张良本性谦和见曹操如此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双方坐下,下人呈上茶水。

    开始,曹操还怕张良喝不惯,谁知张良纯熟的闻了闻茶香,小小了一口。叹道:“张某以十年未馋得如此浓香的茶了。”

    张良祖上荣耀,茶虽不普及,但上流人士早已用此物来招待贵宾了。所以,张良对茶并不陌生,反而偏爱此道。

    曹操笑道:“此茶乃土生土长地巴蜀特产,张司徒若是喜欢,曹某送你一些。”

    “忠勇君好意。那张良就此谢过。”他长得像女人,但行事作风却没有丝毫地做作。

    曹操开门见山的说道:“对于复韩,张司徒有何看法?”

    张良笑道:“只须三点,韩国可复。”

    “愿闻其详。”曹操洗耳恭听。

    “第一、请寻得王子韩成。第二、等。第三、出兵收复韩国旧地。”张良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曹操眼中闪过了一丝神采。张良此计看似非计,其实内中大有玄机。关键之处便在于那个“等”字。

    章邯战无不胜,一来归于他出众的干略,二来所遇之敌,无一真正用兵能手。章邯战无不胜,并不奇怪。

    但项梁却非一般等闲之人,他自幼习得兵法韬略,是一位难得地将帅之才。何况还有项羽、范增的相助,章邯想要维持他不败的记录。那是异想天开。

    一路下来,章邯经过连连大战,手头兵力也相形见拙,倘若失败必向三川郡请求支援。韩国故址便在颍川郡和三川郡境内,颍川郡郡守杨傲空有学识却不晓兵事。不值一提。唯一可虑者,便是三川郡郡守李由,此人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缜密有城府,行为举止颇有其父李斯之风,但又不同其父。李斯不通兵事,而李由却喜好兵学,与扶苏相交甚好。曾一同拜在蒙恬门下学习兵法。

    陈胜、吴广起义时。攻无不克,但却铩羽在李由镇守的荥阳城下。可见此人才干不俗。

    只要李由离开三川郡支援章邯,韩国轻易可复。

    所以,张良的一计“等”,看似平凡,实乃上上之计也。

    “好一计等。”曹操拍案叫绝:“张司徒不愧是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的不世奇才。”

    张良眼中也出现了一丝赞许,寻常人等,又怎能一下子看透他计谋的本质?

    第二天,曹操偕同张良不急不缓地返回陈郡,虞姬不善骑马,坐在车内阅览书籍。曹操、虞姬两人似乎都有共同的喜爱,曹操前世今生所看过的古籍,多得可以堆满整个谷仓。虞姬不如曹操,但也常常卷不离手,学识渊博。

    入得陈郡,月余不见。陈郡已非当初的狼藉,街道干净,屋舍整齐,人口络绎不绝。

    他们见到曹操不无躬身问好,有地甚至跪地叩拜,颇有欣欣向荣之感。

    张良叹道:“想不到忠勇君治下百姓如此安宁。”

    曹操笑道:“这些皆是曹某麾下萧何的功劳,此人治世之能,尤甚管仲,可当天下人之相。”

    张良动容道:“如此,张良真当见上一见。”

    “这有何难?”曹操大笑:“我以命人请来了韩王子成,今夜,我设宴款待王子成与张司徒,诸臣皆来相陪。那时,曹某一一为先生介绍。”

    张良早已习惯曹操的热情,点头微笑,表示感激。

    秦二世二年,六月十五日,项梁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

    六月十八日,章邯大破齐、魏联军于临济。

    七月十八日,章邯围齐王田荣于东阿,项梁起兵往救,项羽、刘邦先解东阿之围。

    八月六日,项梁亲率英布、龙且大破章邯于东阿。

    八月八日,章邯请三川郡首李由支援,李由亲率精兵三万支援章邯。

    八月十日,项梁命项羽、刘邦攻打阳城。

    一切动向皆如张良所料的一般。

    最新全本:、、、、、、、、、、

本站推荐:毒妃在上,邪王在下逍遥游寒门崛起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神医凰后银狐天医凤九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不朽方士寒门状元

秦末魏武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风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豪并收藏秦末魏武帝最新章节